追問幸福
我們幸福了嗎?
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,90年來,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我們不斷奪取革命、建設、改革的重大勝利,13億的中國人民也漸漸走上了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,幸福似乎就在前方。
尤其到了上世紀的80年代,當“改革開放”的春風沐浴著中華大地,每個人都開始尋找起了自己的幸福,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“小康”目標。中國三十余年的“改革開放”讓社會富裕了,讓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,但同時也開始把幸福變得物質化了,“小康社會、五年經濟計劃”等等目標的提出,把幸福就綁在物質化的未來身上了,每一個幸福目標都開始用物質的東西來衡量了。
踏入21世紀,我們漸漸地發現,隨著一個一個經濟目標的實現,隨著GDP的快速增長,我們的幸福卻沒有伴隨著物質的變化如約而至,反而社會的抱怨聲此起彼伏。于是人們也慢慢地開始關注起了幸福,研究幸福成了熱門課題,“國民幸福指數”、“中國人幸福指數”、“社科院幸福指數”等數據也被相應的提出,前不久的一份《中國30個省會城市生活質量調查報告》稱中國30個省會城市中,除了拉薩,沒有一個城市的居民對生活質量感到滿意,幸福感頓時消失不見。
為什么不幸福?
“這是最好的時代,也是最壞的時代”—狄更斯。
這個時代給了我們物質與精神上的享受,卻給不了內心上的滿足,社會在不斷發展與進步,然而個人的靈魂卻日漸空虛。
當房價的高企與通貨膨脹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的時候,人們就開始以為物質大于一切,有了物質的滿足就會幸福,于是人們想盡辦法擁有物質,社會的底線也不斷地被突破,蘇丹紅、塑化劑、三聚氰胺等專業化學名詞的不斷顯現與普及,讓我們看到了社會道德被肆無忌憚的踐踏著。
然而僅僅是道德的問題嗎?曾看到過一個研究報告,它說雖然美國有著兩位數以上的失業率,但美國人的幸福指數卻比中國人高出許多,甚至伊拉克人的幸福指數都要高過中國人。不知道這樣的報告是否真實,但也從一個方面反映出,幸福不僅僅在于物質,也不是簡單的道德問題,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幸福呢?
我想說中國人缺乏真正的信仰,在中國佛教、天主教、伊斯蘭教等教派一直盛行著,可是對中國人而言這不是真正的信仰,參觀各種宗教場所時就會發現,大多數的信仰者只是把神當作了許愿者,心與口中想著念著的都是“保佑身體健康、保佑升官發財、保佑高考中榜”等等之類。
一個民族不能缺乏信仰,然而在社會的物質化進程中,“錢”和“權”越來越像是一種信仰,于是在人們的眼中已看不到真誠和純真。雖然幸福感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,而且每個個體對幸福的定義也不盡相同,但是道德的敗壞與信仰的缺失已然讓幸福成為了不可能。
幸福在哪里?
作為正是年輕一代的80后,面對現今社會的功利與現實,青春所應有的意氣風發蕩然無存,房子、車子、票子成了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徑,希望成為絕望、理想成為空想,80后真就成為了“垮掉的一代”。
那么,幸福對我們這一代而言,就真的遙不可及嗎?
其實幸福從未離開過,只是我們眼光放的太遠,卻忽視了眼前的一切,當我們停下腳步,回首追問幸福,它其實就在那兒。拍一拍身上的灰塵、整一整疲憊的身形,年輕的我們懷揣著自己的希望與理想,堅持著道德與信仰,面對著幸福重新出發,幸福就在不遠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