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573-83853584
首頁 > 企業動態
武義行
時間:2021-12-15 14:38:48

武義行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 十一月末,天高氣爽,風輕云淡,溫度適宜,適合遠足。兩年了,由于疫情,公司員工的療休養活動終于分批成行。

        從嘉興出發,一路向南,車程3小時有余,順利抵達浙江武義縣。武義縣隸屬于浙江省金華市,素有“溫泉之城,螢石之鄉”的美譽。其自然山水和人文旅游資源十分豐富,還被稱為“江南九寨溝”。武義地區有近四分之三是山林,秀泉奇石,幽林深谷。有江南古民居大觀園“璟園”,有超美的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,有千年歷史的廊橋文化、古村落,還有吃貨超關心的本地限定美食。

        第一站,璟園。

        璟園全稱璟園古民居博物館,它依山而立,八十七座瀕臨破壞崩塌的明清古建筑,從浙閩贛皖四省原地拆解、長途運輸,集合了500位工匠之大巧,耗費10年時間得以保護重建。

        一入園,儼然有時光倒置之感,似乎使人從現代文明世界一下子就回到了明清時代。每一棟房子都是一段歷史,每一個院子都是一個故事,它們靜靜樹立在那里,默默的述說著它們的過往。霎時間,那些歲月陸離的光影變幻,交替在我的腦海里。

        沿著園中石板路緩緩而行,石板路蜿蜒曲折而四通八達,路兩旁長著苔蘚和蕨類植物,偶有一叢竹枝探出院墻,翠盈盈地讓人心情大好,漫步其間有種久違的感覺,寧靜而不寂靜。路過池塘,幾只大白鵝在滿是睡蓮的塘中戲水,偶爾幾聲鳴叫,一下子就把我帶回了記憶里兒時的外婆家。沿著小徑回轉,不時有鳥兒清啾,高聳的馬頭墻隔離了社會的喧囂,仿佛世界清凈,再無其他,恍若有種時空交錯的感覺。





        翌日,第二站,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。

        清晨8時,坐上進山的大巴,透過露水打濕的玻璃,眺望遠方的群山,只見那郁郁蔥蔥的群山,滿山墨綠色的竹子與湛藍遼闊的天空,還有那縹緲的幾縷白云恰好構成了一副雅趣盎然的淡墨水彩畫。偶有幾片茶花,點綴了朵朵小白花,清雅而淡然。漸漸地,起霧了。遠處的山,遠處的村莊,遠處的果園慢慢躲進了濃霧之中,欲遮還羞,就好似一位羞澀的姑娘,偷偷在不遠處看著你,呼喚著你。

        山路十八彎,車隨著盤山路一路回轉,突然間,霧消散了,明媚的陽光照亮了大山,我們也來到了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大門處。大門口兩只超級大牛角在歡迎我們的到來。景區售票處至檢票處竟然還有5.6公里的盤山路,我們坐著景區大巴來到檢票口。檢票口外有一黑色雕像,老子青牛,旁邊一塊石碑上刻著牛頭山三個大字。

        踏入步虛門,迎面而來的就是浴仙湖。第一反應就是:哇!這湖水怎么能這么好看,湖水清澈透明,青山倒影,白石碼底,魚游淺水。沿著小徑拾階而上,山澗在身側流淌,幾乎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個小瀑布,每處瀑布前都有個水潭,那水藍如寶石般晶瑩,綠如翡翠般剔透,讓人迷醉其中。

        我們選了一條相對困難的登山路,同行的伙伴互相激勵著前行,路過丁丁碑,踏過七夕橋,穿過生生門,一路走,一路看,一路贊,一路嘆。前半部的登山路還算好走,一路上的各種情況都還在我的應對范圍之內,就在我以為能這樣順利登頂的時候,金索橋給了我一個下馬威。金索橋就在通往最高峰天師峰的必經之路之上,如果不想過只有原路返回,好不容易爬上來了怎么能輕易返回呢!金索橋說長不長,說短也不短,但是這高度著實讓人膽寒。我在橋頭糾結了半天,終于鼓起勇氣踏上橋面。處于恐高的本能,我緊緊抓住了扶手纜繩,一眼都不敢向下看,一步步艱難的朝前挪去。索橋的輕微晃動,讓我腦中一片空白,在雙腳重新踏上對面山體的那一秒,我感覺雙腿已經不受控制了,趕緊坐下來放松一下。稍微恢復了下體力,我們接著出發了。現在,擺在我們面前的是最后一個攔路虎--一線天!站在一線天前,抬頭望去,山體像是被一把利劍從中間切開,一條天梯直通云霄。走上階梯,才知道路的險峻,越往上爬,階梯越陡,踏步也越小,似乎有只無形的手在把你往下拉,越來越用力,真是三步一歇,五步一靠,到最后只能緊緊拉著欄桿才能向上爬。好不容易到頂了,大家都累得滿面通紅,筋疲力盡,渾身汗如雨下。休息片刻,我們終于順利登頂。山頂有座天師殿,殿前有亭,亭中懸掛有一座銅鐘,抬起鐘錘用力撞鐘,只聽得“當...當...當...”的鐘聲回蕩在群山之中,每次回音都能穿透人的靈魂,凈化人的心靈,頓時都感覺沒那么累了。

        對比上山的艱辛,下山的路完全就是一段享受之旅。前半段山路婉轉而平坦,看的是群山環繞,賞的是無邊林海。后半段山路伴著山澗順流而下,時而穿過巨石,時而跨過山溪,山路錯綜,飛瀑深潭,峽谷斷崖,古木奇樹遍布其間。澗中的山石,或巨或小,或青或白,都已被水沖刷的光滑圓潤。澗水或在巨石縫中湍急而下,激流勇進,沖旋沸白,時而又在某個小潭里悠閑打轉,波瀾不驚,水光旖旎。端是好山好水好風光!讓人忘卻了登山的辛苦,滿眼都是那山澗水潭迷人的寶藍色。




        第三日,最后一站,郭洞古村。

        郭外風光凌北斗,洞中錦秀映南山。漫步村中,斑駁的磚瓦墻,老舊的木門窗,長滿青苔的石板路,穿村而過的山溪,溪旁洗衣的大嬸,溪中戲水的大白鵝,只有童年記憶中的外婆家才會這般模樣吧。

        村中尚有人居住,充滿了煙火氣息。不遠處炊煙裊裊,沿著小巷尋去,那是幾位老阿姨在準備午飯了。在小巷中隨意穿行,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。

        村中有座何氏宗祠,郭洞人不姓郭而姓何,何氏宗祠建于明代萬歷三十七年,祠堂總面積1200平方米,規模宏偉,氣象肅穆。匾額多是何氏一大特色,原有94塊,可在“文革”中被毀,僅保存下來5塊,現已根據資料重制了40多塊。祠中對聯,仿古竹簡和掛屏,展示著豐富的郭洞文化與名人事跡。后院有棵與祠同庚的羅漢松,枝葉繁茂,蒼勁有神!

        郭洞村就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,走在村中,呼吸著清新的空氣,讓人感覺心曠神怡、心情舒暢,讓人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。

        來到郭洞村,當然不能錯過竹筒飯。把香米、玉米、青豆、梅干菜、肉丁等材料一股腦的塞進竹筒中,封口后置于碳火上炙烤,烤好后的竹筒對半劈開,剎那間,清香撲面而來,引得人胃口大開。初此之外,土雞煲,老筍干,還有各種山貨也是讓人贊的不得了。

        三天愉快旅程在這充滿鄉土氣息的古村落里結束了,我們踏上了返家的路,讓人不盡有種重返現代社會的感覺。迷人的武義,我還會再來。